广州市剧院之声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场馆安装

常宁歌剧院:音响系统应用案例

2025-04-01 阅读:117次

一、项目背景与功能定位
常宁歌剧院作为湘南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承载着红色经典剧目展演、非遗文化传承及公共文化服务等多重使命。其运营主体常宁市歌舞剧团始建于 1936 年,历经 80 余年艺术沉淀,创作了《江姐》《八百矿工上井冈》等国家级获奖作品。为支撑高水准艺术表达,剧院于 2018 年启动声光电系统升级工程,构建了集沉浸声场、智能控制与多场景适配于一体的音响系统,助力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二、系统设计与技术创新
1、全场景声场覆盖架构
采用分布式音频系统设计,针对歌剧厅、排练厅、多功能厅等不同空间特性,配置高密度阵列扬声器与定向扩散单元。主舞台部署线阵列系统,实现 1800 座观众席声压级均匀覆盖,低频响应延伸至 40Hz,满足歌剧、交响乐等大型演出需求;小剧场采用近场监听系统,增强演员与观众的声效互动。系统支持多区域独立控制,通过中央管理平台实现演出、会议、直播等模式的一键切换。
2、数字化传输与智能管理
搭建基于标准协议的全数字化音频网络,支持多通道信号实时路由与远程监控。集成环境感知模块,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与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动态监测与预防性维护。结合人脸识别与权限管理技术,非专业人员可通过可视化界面完成基础操作,保障复杂场景下的操作便捷性。
3、绿色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选用低功耗音频设备与智能待机模式,较传统系统节能 40% 以上。采用以太网供电(PoE)技术,减少强电布线复杂度,提升施工效率与系统安全性。同时,优化散热设计与材料选型,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三、典型应用场景与成效
1、红色经典剧目展演
2023 年原创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参演第五届中国歌剧节期间,音响系统通过 8 组阵列扬声器与多维度声效渲染,真实还原了水口山工人运动的历史场景。系统支持乐队现场伴奏与合唱队立体声定位,实现演员原声与器乐的精准融合,即使在复杂声场环境下,仍保障语言清晰度(STI≥0.85)与音乐细节表现,助力该剧荣获 “优秀剧目” 奖并登上央视报道。
2、非遗文化传承创新
针对衡阳湘剧、祁剧等非遗项目,系统配置多轨录音与实时回放功能,为传统唱腔保护提供技术支撑。2024 年 “非遗文化周” 期间,通过分布式音响终端与 AR 技术联动,打造沉浸式戏曲体验空间,观众可通过手机 APP 获取剧目背景解说,实现 “声景 + 场景” 的深度融合。
3、公共文化服务升级
依托 500 余套分布式音响终端,剧院实现户外广场、文化长廊等区域的全覆盖宣传。疫情期间,通过移动音响与固定系统联动,单日触达市民超 2 万人次;日常通过 “音乐党课”“亲子剧场” 等活动,年服务群众超 10 万人次,培养基层文化消费习惯。

四、社会效益与示范价值
文化惠民与城市形象
自系统升级以来,剧院年均举办惠民演出超 150 场,售票率稳定在 85% 以上,通过 “公益票 + 会员制” 模式吸引年轻观众占比提升至 40%。《八百矿工上井冈》线上直播覆盖观众超 2000 万人次,带动常宁红色旅游收入增长 37%,成为城市文旅融合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