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ution
解决方案
360剧场剧院沉浸式全景声音频系统解决方案

大型场馆通常具备大型看台、专业的竞技场地和周边设施,能够承办大型的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大型场馆扩声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场馆内声音的质量和观众的听觉体验。一个优秀的设计可以确保声音清晰、均匀地覆盖整个场地,为活动提供最佳的音响效果。根据大型场馆扩声系统的设计规范,以确保系统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实际需求。

系统概述
本方案专为360剧场剧院沉浸式全景声音频系统的配置需求而打造,系统建设目标明确, 致力于全面满足剧场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在系统建设过程中, 将严格遵循国家与 行业现行的各项有关标准,秉持 “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的总体建设理念,确 保系统建设全方位契合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持续发展性、 易管理维护性、开放性以及舒适性等原则目标。
我方依据建筑图纸,并紧密结合甲方提出的具体需求,同时参照相关国家标准,针对声学特性指标开展了严谨的模拟实验与精确计算,进而精心构思并设计 了本方案。在建筑声学条件得以充分满足的前提下, 本方案所构建的专业扩声系 统将完全达成乃至超越所有既定标准,提供卓越的音频体验。
扩声系统设计依据及相关准则
1.扩声系统的设计指标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应达到或优于 GB/T28049-2011《厅堂、体育场馆音 响系统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文艺演出类音响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为标准:
等 级 最 大声压 级(峰值) 传输频率特性 传 声 增 益 (dB) 稳态声场不均 匀度 语言传输指 数(STIPA) 系 统 总
噪声级 总噪声 级
一 级
额定通带: 大 于或等 于 106dB 以 80~8000Hz 平均声压 级为 0dB,在此频带内允 许±4dB 的变化; 40 ~ 80Hz 和 8000~16000Hz 的允许范围见图 1 中斜 线部分
100Hz ~ 8000Hz 大
于或等于
- 8dB 100Hz 时小于
或等于 10dB;
1000Hz 时小于 或等于 6dB;
8000Hz 时小于 或等于 8dB
>0.5
NR20
NR30
2.设计依据标准规范
1.国际标准
    THX 剧场认证体系(声场均匀性、动态范围)
  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空间音频格式支持
    AES(音频工程协会)65-2019《扬声器阵列系统设计规范》
    ISO 3382-3《声学-测量语言清晰度(STI)的参数》
2.国内规范
    JGJ 57-2016《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声学章节
    GB/T28049-2011《厅堂、体育场馆音响系统设计规范》
    GB/T4959-2011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T 50076-2013《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T 14197-2012 《音频、视频和视听系统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沉浸式音频系统设计说明
1.设计思路
1)根据剧场空间布局进行音箱布局:剧场的矩形空间和可旋转的观众席区 域决定了音箱的布局需要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圆形桁架上设置的 24 只同轴 全频扬声器,根据演出区域的不同,可灵活切换为主扩声音箱或环绕音箱,以实 现最佳的声音覆盖和沉浸式效果。
2)考虑声音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音箱,如主扩声扬声 器兼沉侵式环绕声扬声器、天花效果声扬声器、返送扬声器、拉声像扬声器和超 低频扬声器,营造出丰富的声音层次感和立体感。天花效果声扬声器可模拟天空 中的声音效果,返送扬声器为演员提供清晰的监听声音,拉声像扬声器增强声音 的方向性,超低频扬声器则强化低音效果。
3)结合观众席的旋转功能:观众席的旋转要求音频系统能够实时跟随,确 保在旋转过程中声音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 旋转返送扬声器和拉声像扬声器 随观众席旋转,同时面光桥的旋转也需要考虑音频线路的布局,以避免线路缠绕。
4)本工程除了满足剧场剧院演出固定节目需求之外,还具有先进的科 学性、实用性, 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特色的特点,做到至少五年在中国同级别文旅 剧场等专业沉侵式扩声系统中保持领先地位。
5)系统选用的调音台、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等设备均采用知名品牌,符合 国内外各项标准,并优选安装维护保养方便的设备。选取设备全部采用通用接插 件,使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方便第三方设备接入与保持系统稳定。
系统体现下几方面:
一致性:突出以人为本、按需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和操作特点的需 求,做到量体裁衣按需设计。工程上采用主流技术(先进、实用、成熟技术)、 主流产品(符合主流技术要求的成熟产品),技术先进、功能实用性强,系统应 依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互换性选定设备,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 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设备选型原则,满足系统先进性要求。在确保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 关键 设备选用国内实用的品牌型号并通过 1~3年实践验证的高可靠性产品。
安全可靠和易操作维护性原则。选择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及系统, 达到可靠 性、实用性、安全保密性和易操作、维护性与先进性很好地结合。具备长期稳定 工作的能力,所有选用设备均符合沉侵式剧场使用及可靠性标准。
经济性、实用性原则追求最佳投资效能比, 使系统达到先进水平,系统做到 多年不落后。在满足性能与价格之比在同类系统和条件下达到最优,选择最佳性 价比的设备。
2.需求分析
根据我们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我们将按文旅剧场潮流的理念来规划设计,具 有优良的现场演出沉侵式音响效果与良好的语言清晰度能力。
本剧场在总体定位上层次较高,而系统的配置则以中高档设备为主,系统先 进、可靠, 操作灵活、简便, 力争设计成为目前国内一流行列的多功能橙天嘉禾 剧场,成为质量一流的精品工程、文化强市的标志性工程和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
因此,我们对剧场剧院扩声系统做出以下需求定位:
满足文旅固定节目需要;
满足综合节目的演出需求;
3.设计特点
1)先进性
基于剧场剧院的总体建设水平,作为观演建筑的两个基本功能,即观演 的舒适性与视听的效果,要达到国内同级、同类文化设施的先进水平。对于音响 系统而言主要体现在音频信号的数字化、网络化传输, 分配与集中控制技术,扬 声器系统的高品质以及其精确控制与功率放大器的远程监测技术等。
音频信号网络传输系统设计的先进性
音频信号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时,要求全数字化处理,信号信噪比高,传 输品质优良;音频信号采用传统模拟信号传输方式时,要求技术成熟、简洁可靠、 性能优异。
扬声器及功率放大系统的先进性
调音控制系统的先进性
选用世界著名品牌专业现场数字调音台,技术先进、性能优良、质量稳定可 靠。
声音还原系统的先进性
扩声系统具有精确的声场控制能力、良好的声场覆盖能力和良好的音质。 可靠性
基于现场演出的实时性这个基本特点,本方案音响系统的主要设备与信号流 程充分考虑其部件及路由的安全,设计方案从音箱功放系统、控制设备、信号传 输系统以及周边设备均选用性能可靠、配置合理、品质卓越的专业设备, 整个系 统传输采用光纤和模拟同步传输,确保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
通用性与适应性原则
剧场剧院的各种音响设备除了满足系统配置的技术要求外,同时还考虑 设备的以下通用性与适应性原则:
(1)剧场剧院内部设备的通用性
提高剧场剧院内的设备互换性,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操作管理的 难度。
(2)适应国内外表演艺术领域音响系统通用性
充分考虑国内外表演艺术领域音响系统的专业性和通用性要求,系统设计采 用实用的音响系统及专业设备,以适应各种环境下对音响系统扩声的要求。
(3)方案对剧场剧院将来的经营使用做以下充分考虑
考虑到剧场剧院演出的需要,系统设计预留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多种 符合专业规范的接口;
系统中选用的专业设备均为目前剧院中音响师惯用的主流产品,系统通用性 和兼容性强;
系统预留有足够的扩展空间,可满足将来系统功能扩充的需要;
安全性、标准性原则
系统的音响设备、连接器件及电源供应设备均满足安全性、标准性原则, 所 有设备均按产品产地通过相关认证和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系统功能
对扩声系统而言,应该摆脱传统的“工程”设计理念,提升到“工程艺术”
相结合的层次,一切的工程都为表演艺术服务,尽量较全面地满足表演艺术的需 要。
语言清晰度高、有足够的声级、声场分布均匀,达到并优于相关标准;
声像一致性好、较高的传声增益、无噪声干扰和音质缺陷;
满足人耳对音质的主观听音要求;
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易维护性、安全性及可扩展性。
系统足够的动态余量,高信噪比;
极高的语言可懂度;
音质/音色达到剧场剧院演出要求;
系统操控简便,实时调用快捷,可对扬声器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可对现场节目信号进行拾音、存储;
可根据节目需要对人声/乐器声进行修饰;
可存储和调用不同的设置模式;
信号传输系统考虑传输线路的冗余备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稳定性
扩声系统是个“声音闭环系统”存在声反馈问题,扩声系统在临界状态下会 给声音带来严重的失真(声染色),因而扩声系统要有充分的稳定性,这是保证 扩声系统声音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传声增益指标的保障可由扬声器的选型与布 局以及优良的指向特性、传声器的合理选型与布置和舞台、观众厅建筑声学处理 等综合手段予以保证。
声学缺陷及系统噪声
对于扩声系统总噪声级的保障,在设备选型时采用数字处理设备,并对信噪 比进行严格控制。对系统布线、接插件焊接质量及系统接地系统等进行严格的工 艺控制。
安全保障
所有设备和电气控制器材、装置全都满足相应的国际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具有故障自动保护的功能,以保证器材和电气控制系统对人身是安全的。所有电 线、电缆为耐火型、阻燃型或低烟幕型的, 减少事故的发生。或避免发生事故时 有害烟幕对人员的伤害。
设备零部件之间的连接、设备与基础墙壁及其它土建构件的连接, 均采用标 准紧固件。紧固件的尺寸能满足符合与结构的需要, 结构设计上避免紧固件承受 偏心载荷。
技术环保思想
音响系统是一个比较耗电的系统,但是通过技术手段的提高,可以减少音响 系统的耗电量。在以往的系统设计中,往往被设计师所忽视。音响系统实质是“声 能——电能——声能”的转换过程,而在整个音响系统中,功放音箱的耗电量占 了整个系统 85%以上,因此在满足各个指标的情况下,选用节能降耗功放和音箱, 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并且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
2)沉浸式体验
通过全方位的声音覆盖和精确的声音定位,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观演氛 围。无论是来自舞台上的声音、周围的环境音效还是上方的反射声, 都能让观众 感受到声音从各个方向传来,仿佛置身于演出场景之中,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 情感共鸣。
3)灵活性与适应性
音频系统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的剧目类型、演出形式和观众需求 进行快速调整。通过 DSP 和音频矩阵的控制,能够轻松改变音响系统的声音效 果、声场覆盖模式以及各个扬声器的音量和音色平衡, 适应从音乐会、戏剧、舞 蹈到多媒体演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需要。
4)智能化控制
配备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实现对音频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工作人 员可以通过中控室的触摸屏或计算机终端对音响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调整 和监测,如查看各个扬声器的工作状态、信号电平、频率响应等参数, 及时发现 并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演出过程中音频系统的稳定运行。

沉浸式音频系统方案介绍
1.剧院概况
剧场整体内部为一个长度 82.5 米,宽度 62 米的矩形空间,其中中心处直径 40 米的空间为观众席区域。
剧场舞台为梯形构造,并且约均等分成 4 个舞台区域。
观众席区域以剧场中心为圆心转动,根据演出需要,旋转到指定的表演区。
描述
描述
描述
2.主扩声扬声器兼沉侵式环绕声扬声器说明
剧场主扩声扬声器系统精心规划,共采用 24 只全频同轴扬声器。这些扬声 器以吊挂的方式安装于环形桁架下方,布局上,每五只一组,分别负责一个表演 区的主扩声任务。在沉浸式系统的构建中, 经过大量严谨实验对比验证,相较于 线阵列扬声器,同轴扬声器展现出更为卓越的性能表现。同轴扬声器的显著特点 在于其垂直角度与水平角度通常保持一致,发声时覆盖区域呈圆锥形,这一特性 使得声场分布极为均匀,在多声道环境下,各个声道的声能量叠加与衔接更为流
畅自然,同时,也为沉浸式软件算法的适配提供了极大便利,能够更好地实现精 准的音频效果调校。
这 24 只全频同轴扬声器在冠形桁架下完成固定安装,其位置保持恒定,并 不随观众席的旋转而产生位移变化,以此确保稳定且持续的扩声效果。
此外,为实现全场声音覆盖的完整性,特别设计了 5 只主扩声补声扬声器, 用于对后场观众后区进行精准补声,具体位置可参考下图中编号为 B1 - B5 的 标识。
主扩声扬声器兼沉浸式环绕声扬声器平面布置图
主扩声扬声器兼沉浸式环绕声扬声器平面布置图
当观众席面向舞台第一区域(详见下图左侧所示)时,图中编号 1 - 5 的同 轴扬声器承担舞台第一表演区的主扩声功能。此时,编号 6 - 24 的同轴扬声器 则作为全景声环绕扬声器,营造全方位的沉浸式音频氛围。在观众席切换至其他 表演区时,扬声器的功能分配遵循相同原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观众席转动过程中,编号 6 号、12 号、18 号和 24 号扬声器发挥着过渡扬声器的关键作用。通过这些过渡扬声器的协同工作, 确保 在观众席转动期间,整个剧场的声像始终保持连贯、一致,有效避免声音脱节现 象,为观众提供不间断的优质听觉体验。通过服务器软件算法,当在旋转而演出 不断的时候,服务器会根据演员的定位选定与声像一致的扬声器使用,从而保证 与固定舞台一致的声像效果。
针对观众席后区补声扬声器 B1 - B5,其功能定位明确,仅作为四个表演区 主扬声器的补声设备,专注于提升后场声音的清晰度与响度,并不参与效果声的 播放,以此保障主扩声与补声功能的精准实现,优化全场声音覆盖效果。
描述
选用同轴扬声器具有充分且必要的依据,这源于沉浸式算法的特定要求。多 声道系统与传统扩声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在多声道架构中,每一只音箱均独立对 应一个声道,其播放内容完全独立。沉浸式算法能够对每一只音箱进行精准区分, 有效规避了大角度下多只音箱覆盖叠加区域可能产生的声干涉问题。同时, 大角 度覆盖所引发的一次及二次反射声,也被纳入算法的考量范畴,算法通过精确建 模计算对其加以处理。这与传统左右声道系统中, 主扩声与拉声像覆盖区域尽量 避免相互叠加的原理截然不同,因此,在本系统中,垂直方向选取较大的覆盖角 度更为合理。
经测量,主扩声扬声器组至观众席前区后排的距离为 27 米(详见附图)。 依据扬声器声压级计算公式 Lp = Lp0 + 20lg (r/r0)(其中,Lp 为实际声压级, Lp0 为参考轴上 1 米处的声压级,r 为测量点与声源的距离,r0 为参考距离 1 米),本剧场依据 GB/T28049 - 2011《厅堂、体育场馆音响系统设计规范》中针
对文艺演出类音响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要求,选定参考轴上 1 米处声压级 Lp0 为 106dB,代入距离 r = 27 米计算可得,主扩声扬声器组在观众席前区后 排产生的理论声压级为 106dB + 20lg27 = 134.6dB。
补声扬声器组至观众席后区后排的距离约为 13 米,同样根据上述计算公式, 代入 Lp0 = 106dB 、r = 13 米,计算得出补声扬声器组在观众席后区后排产生的 理论声压级为 106dB + 20lg13 = 128dB。
主扩声扬声器所配备的覆盖角度为 90°X90°, 基于此,本项目要求选用的主 扩声扬声器声压级不得低于 135dB,后区补声扬声器的声压级不得低于 128dB。 鉴于上述计算所得数值为理论值,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因 素。为切实保障观众能够获得优质的视听效果, 在扬声器选型时,于理论计算值 的基础上额外增加至少 3dB 作为余量,以弥补可能出现的声压损失 。

主扩声扬声器兼沉侵式环绕声扬声器参数:
  频率响应:35Hz-18kHz (±3dB)/33Hz-20kHz(-10dB)
  标称阻抗: 8 Ω
  功率:900W 连续,3600W 峰值
  低音单元:1 × 15"
  中音单元:1 ×8"
  高音单元:1 ×3"
  水平覆盖角: 90。
  垂直覆盖角: 90。
  最大声压级:132dB 连续,138dB 峰值
后区补声扬声器参数:
  频率响应:45Hz-18kHz (±3dB)/40-20kHz(-10dB)
  标称阻抗:8Ω
  功率:500W 连续,2000W 峰值
  低音单元:1 × 12"
  高音单元:1 ×2"
  水平覆盖角: ≥90。
  垂直覆盖角: ≥90。
  最大声压级:126dB 连续,132dB 峰值
描述
全景效果声扬声器
全景效果声扬声器组由 12 只全频扬声器(见下图编号 X1-X12)构成,该 组扬声器选型与冠形桁架下方承担主扩声功能及沉浸式环绕声功能的扬声器一 致,以确保在声学性能和音色表现上的高度统一。
这 12 只全频扬声器采用吊装方式,安装于观众区域上方的马道下方,布局 上呈均匀分布状态。其安装位置固定, 并不随观众席的转动而发生位移变化(具 体安装位置可参考下图所示)。如此设计,旨在全方位营造沉浸式的全景效果声, 为观众提供更为立体、逼真的听觉感受,进一步优化剧场的整体声学体验。
描述
由于效果声扬声器会随着观众席的转动而改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我们的沉 侵式软件会根据转动的角度自动定位(XYZ)每只音箱与观众的距离,自动矫正 声压级。当转动到第一表演区时候,由于上方无观众,所以效果声会从左边第二 只音箱开始。
全景效果声扬声器马道区平面布置图
描述
全景效果声扬声器剖面示意图
全景效果声扬声器位置与观众区对应关系
描述
2.超低频扬声器说明
超低频扬声器系统由两组构成,每组均由两只双 18 寸音箱精心组合而成。 该系统布局独具匠心,音箱被巧妙安置于观众席地板下方,且其安装结构设计为 可随观众席的转动而同步运转。从声学原理角度而言, 超低频段音频信号所引发 的强烈振动,通过音箱传递至观众席地板,进而使地板产生同频共振。这种独特 的物理振动效应,能够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身体感知系统,为观众带来一种区别于 传统听觉体验的沉浸式动感感受,极大地增强了演出的临场感与震撼力,显著提 升剧场整体的音频呈现效果 。(布置位置见下图)
描述
3.拉声像扬声器说明
拉声像扬声器系统由 5 只扬声器构建而成,其布局经过精确规划,被设置 于第一排观众区域前方位置。这 5 只拉声像扬声器与承担主扩声功能的 5 只扬
声器在空间位置及音频信号传输上形成精准对应关系。
从声学原理来看,拉声像扬声器的核心功能在于对声音传播路径及声像定位 进行精细调节,通过与主扩声扬声器协同工作,能够确保观众在接收音频信号时, 所感知到的声像位置与实际发声源在视觉上高度契合,进而实现声音的一致性与 连贯性。在剧场的动态使用场景中, 拉声像扬声器具备独特的机械结构设计,可 跟随观众席的转动而同步转动(具体位置及编号可参考下图中标记为 LS1 - LS5 的部分)。
这一设计特性使得无论观众席处于何种旋转角度,观众始终能够获得稳定且 精准的声像定位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剧场演出的音频沉浸感与真实感,优化了整 体的视听效果。
描述
描述
4.返送扬声器系统说明
返送扬声器系统由 8 只固定返送扬声器与 4 只流动返送扬声器协同构成。 其中,8 只固定返送扬声器依据剧场的功能性布局,分别安装于 4 个表演区应 急避难走道的两侧墙体之上,每侧各设一只。此布局旨在为各表演区提供稳定且 定向的音频反馈,确保处于不同位置的舞台演员与艺术家能够清晰接收到自身声
音以及伴奏乐声。4 只流动返送扬声器则灵活放置于第一排观众席前方,以补充 特定场景下对声音覆盖与反馈的需求。
从声学功能层面而言,这 12 只返送扬声器的核心作用在于为舞台上的演员 与艺术家提供高质量的听觉反馈。通过精准的声音还原与定向传播, 使他们能够 实时、清晰地感知自身表演所产生的音频信号, 进而依据这些信号对自身表演状 态进行精细化调节。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增强表演者的自信心, 更能确 保演唱、表演节奏与节目整体编排高度同步, 显著提升舞台表演的艺术水准与完 整性。
5.沉侵式系统说明
本项目应用背景:演出场地是一个圆形剧场,拥有前后左右 4 个舞台,而整 个观众席是能 360 度旋转的,可根据节目进行,无缝旋转观众席,让观众观赏无 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能沉浸在每个舞台的表演之中。
描述
1)早期的环绕声系统
描述
2)本项目的沉浸式系统
描述
2)本项目的沉浸式系统
3)本项目沉侵式系统工作流程
a.建立虚拟空间模型(Room)
创建一个四面环绕的圆形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中配置四个主要方向的声源 位置:
Front(0°)
Right(90°)
Back(180°)
Left(270°)
将每个舞台的音频输入分别配置到这些方向。
描述
b.音频路由
每个舞台可以有多个话筒/输入(如舞台前端麦克风、效果轨等),以及多媒 体播放的素材,都为每个输入配置一个独立的 Source,并在空间中设置对应舞台 方位。
描述
媒体播放的素材,配置到 3DAP 服务器中进行空间渲染
描述
c.实现观众席旋转感知
动态旋转 Listener,在 3DAP 中,Listener(听众)的位置是可以实时移动/旋 转
将观众席的旋转角度,通过 OSC 实时发送给 3DAP,3DAP 会自动调整声像 方向,使音效“跟着观众角度转动”,例如:观众转 90°向右,原来正前方的舞台 变成右侧,声音也会相应旋转。
也可以通过演出的音乐时间变化来,实时发送给 3DAP ,3DAP 会自动调整 声像方向。
描述
d.控制方式
 推荐通过 OSC 或 MIDI 控制 Listener 的角度
 用户可以使用:
  舞台自动控制系统(如 QLab 、Medialon)发送指令
   Reaper 等 DAW 自动化轨道
 外部控制器(如 MIDI 控制器、平板 OSC 界面、TouchOSC)
 例如,发送一条 OSC 消息:/3DAP/room/1/listener/angle90
 将观众席(Listener)旋转至右方。
描述
描述
常见突发情况与应对策略
1.演员/声源临时换位
情况:演员走错位,或表演方式临时更改,声源位置变化。
3DAP 应对方式:
  实时在 GUI 中拖动声源(Source)位置或使用外部控制器(如 OSC 平板界 面、MIDI 控制器)调整坐标;
 也可事先设定几个“预设位置” ,一键切换
2.扬声器失效/系统通道故障
情况:某个方向的音箱失灵或连接断开
3DAP 应对方式:
 可在 3DAP 中快速修改输出映射:
 将原本输出到故障通道的音频临时重定向到其他通道
 使用空间中的输出路由器灵活重分配信号
 或激活备用输出通道(备用功放或音箱)
3.时间码/自动控制异常
情况:时间码丢失或自动化控制失败,导致空间自动移动失效
3DAP 应对方式:
 可立即切换为手动模式,使用 GUI 或控制器实时手动控制位置
 使用本地 OSC/MIDI 控制临时接管空间定位
 推荐演出前设定一个“故障应急 Preset 场景” ,一键加载恢复基础空间定位
4.观众席旋转系统失灵(无法旋转或角度错误)
情况:观众席旋转角度不同步或无法旋转
3DAP 应对方式:
  暂停 Listener 旋转同步信号
 将 Listener 定位锁定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或切换至“全景环境声”模式(降低方 向性,营造包围感)
 可预设多个 Listener 状态,根据系统恢复程度切换
5.OSC/ 网络控制中断
情况:平板控制器、自动系统的 OSC 控制指令中断
   3DAP 应对方式:
 使用本机 GUI 直接控制
 激活本地 MIDI 控制器(如KorgNanoKontrol 、Launchpad 等)做后备控制
 可设置热键或场景切换按钮快速反应
6.建议的“应急准备方案 ”:
 场景预设:为每个关键场景保存 Preset,遇故障可秒切
 控制冗余:OSC+MIDI+GUI 多重控制手段
 输出备份:预设备用输出通道,遇问题快速切换
 观众席旋转同步:添加角度修正逻辑,避免角度错误影响听感
 操作员:安排一位熟悉 3DAP 的音响师坐镇,便于现场快速调整
总结
大型场馆扩声系统的设计规范涵盖了多个方面,从总体设计到具体施工,每一环节都需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有助于实现优质的音响效果,为场馆内的活动提供最佳的听觉体验。同时,这也是确保扩声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在进行场馆扩声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规范要求,以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